甘孜日報 2023年09月18日
巴塘縣昌波鄉的溫泉民宿帶動村民實現就業增收。 本報資料庫圖
◎益西拉姆 高樹林 尚吉
巴塘縣位于川、滇、藏結合部,因縣城地形酷似大鵬鳥,又被稱為“鵬城”。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一頭連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主引擎’?!卑吞量h鄉村振興局局長張舒鳳望著中咱鎮千畝毛桃基地長勢喜人的繁榮景象,開心地說。
近年來,圍繞做實做優村集體經濟發展“大文章”,巴塘縣奮戰在基層一線的鄉村干部、第一書記、駐村隊員扎進村子,甩開膀子,蹚出路子,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破局“收入困境”,實現群眾收入穩步增加,持續為富民強村注入新動能。
為了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巴塘縣中咱鎮干群齊心共致富,依托中咱千畝毛桃基地的吸附帶動作用,多渠道求合作,引主體,不斷促進食品加工、生豬養殖等多類別產業鏈的延伸。以中咱鎮波浪村為中心實施覆蓋全鎮1200畝的黑青稞種植項目,通過科技賦能、深加工、產品設計、品牌打造等,成功研發的青稞月餅、青稞餅干、青稞沙琪瑪、青稞蛋酥、青稞米、桃花釀(毛桃酒)等“仁波”品牌系列產品已登陸成都市春熙路、錦里及縣域內各大超市,促進全村149戶年均增收1300元。除此之外,在省級重點幫扶村中咱鎮雪波村,通過“企業+致富帶頭人+合作社”的模式,投資114萬元,建成2100平米的封閉式養豬場、圈舍4棟和70平米的飼料加工坊。
巴塘縣昌波鄉則立足實際,提質增效抓產業。堅持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銳哇村中蜂養殖基地為中心,以點帶面輻射地巫鄉、竹巴龍鄉、中咱鎮等10個鄉鎮推廣發展中蜂養殖。積極引進方箱標準化養殖技術,采取“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與阿克榮莫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參照市場價格進行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打造巴塘蜂蜜品牌產品。并積極推動阿克榮莫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與浙江省淳安千島湖千蜂郡種蜂養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助力巴塘中蜂產業產品推廣銷售,不斷擴大巴塘中蜂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譽度,做優做強傳統產業。積極吸納農村勞動力35人,實現年產值900萬元,帶動群眾戶均增收2000余元。
“培育農業機械化服務新主體,發展‘水磨鄉愁’馬路經濟”——這是巴塘縣竹巴龍鄉跳出傳統抓產業的發展思路。 該鄉投入247萬元,打造自林貢村農機合作社,在拓展合作社業務廣度的同時,開展畜牧機械銷售、肥料銷售、中草藥種植,實現農機服務規模示范效應,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助推群眾致富增收。
竹巴龍鄉還通過上下統籌聯動,建立“縣級包鄉領導+鄉鎮+村支部+黨員”的工作機制,突出鄉村旅游經營與紅色文化相結合,依托資源優勢打造“水磨鄉愁”品牌,以水磨溝村為試點大力發展馬路經濟,建成紅色文化主題旅游服務區、水磨鄉愁溫泉驛站,形成縣域G318沿線農旅業態發展綜合服務體,以資產吸引投資運營,成功招商引資,實現資產快速“變現”,推動集體經濟收入從脫貧攻堅期的5萬元高速增長至22.9萬元。
“格木”在藏語中意為水草肥美、牛馬體壯,境內有草原、高山湖泊、森林、冰川、河流、濕地、溫泉于一體的風景。近年來,波密鄉格木村依托格木國家草原自然公園打造及S459線區位優勢,打破老路子,發展新業態,引導格木村村民自籌資金36萬元,打造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停車露營等多功能的格木星空帳篷營地,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機制和管理機制,營地現有帳篷30頂,年收入達94萬元,預計群眾分紅23萬元。同時,巴塘縣立足長遠發展,充分利用格木整村打造契機,積極引進市場主體,目前正在開展野奢帳篷酒店項目投資協議洽談,有效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此外,以格木村傳統牧業資源為支點,積極探索資源要素變資產要素的路徑,投資460萬元,建立波明牦牛熟制品加工廠,設立波明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開發巴氏純牛奶、牦牛風味酸奶等產品,帶動發展牧草種植基地1500畝,培育200頭以上牦牛養殖家庭牧場10戶,有效延伸產業鏈條,擴大輻射帶動效益,群眾日凈收入達4000元,有效推動了格木村全面振興。
如今隨著鄉村振興、綠色生態戰略的實施,巴塘出現了“產村相融、產景相融、村景相融”的景象,以農促旅、以旅助農發展的最初構想也由規劃圖變成了實景圖,如今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游客越來越多了,高原小城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鵬城”兒女正用自己的辛勞與汗水描繪出“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最新消息